戶外健身路徑所產生的社會效益
戶外健身路徑所產生的社會效益
路徑工程簡單地看是為群眾安裝了一些室外健身器材,但它所產生的效益是廣泛的,內涵是豐富的,并具有深遠的意義。首先,擴大了體育人口。健身路徑為廣大群眾無償提供了方便、實用的健身器械、場地,方便了群眾健身,適應了小康社會群眾的健身需求使更多的人參加經常性的鍛煉活動,增加了體育人口。其次,帶動了健身場地設施建設。以前搞體育場地建設,主要是建體育場、體育館等訓練、競賽場館,很少建設群眾健身需要的場地設施。正是從路徑工程開始,各級黨委、政府開始更多地關注群眾的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問題。在路徑工程的帶動、啟發下,健身廣場、健身長廊、專項路徑、體育公園、“雪炭工程”、 “全民健身活動中心”、“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全民健身活動基地”、“青少年戶外活動營地”等面向大眾的各種類型的健身休閑場地設施相繼誕生,使我國健身場地設施建設進入了快車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再次,促進了群體工作觀念更新,拓展了群體工作的思路,使路徑工程成為群體工作的一個突破口和重點。在實施路徑工程的實踐中,一些新觀念,特別是以人為本的思想,逐漸在群體工作中體現出來,比如說“親民、便民、利民”的觀念,建群眾身邊場地、抓群眾身邊的組織、搞群眾身邊的活動的工作思路,體育園林化、園林體育化,“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大體育觀等等。這些新時期群眾體育工作的新觀念、新思路,對群體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進一步提高了群體工作水平,有力地推動了全民健身計劃的深入實施。
資料表明,近幾年全民健身路徑對城市社區體育的發展,對城市居民開展健身活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人們可以在不花錢或少花錢的前提下進行戶外趣味健身運動。隨著健身路徑的建立和積極推進,吸引了不同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的練習者參見體育鍛煉。既鍛煉了身體,又豐富了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正確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向上,進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體育鍛煉,減少或避免了一些無益于身心健康,不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甚至偽科學的活動,同時又培養了新的體育人口。
全民健身路徑的特點
全民健身路徑是近幾年來才在我國興起的一種健身活動設施和與之相適應的鍛煉方法,在某些國家稱為“室外健身設施”、“健身徑”、“健身路徑”等,所以統稱為“全民健身路徑”。在我國,全民健身路徑是指修建在室外,投資不大,占地不多,因地制宜,簡單易建,美觀實用,方便群眾,老少皆宜,具有科學性、趣味性、健身性的群眾公共體育設施,一般由數站(5-15站)組成。
健身路徑應能夠滿足不同年齡層次的鍛煉要求
全民健身路徑應根據其科學性、實用性、趣味性、安全性原則,依據不同年齡、性別、身體狀況進行制定。可根據人體素質的分類,制定出發展不同身體素質的路徑,如速度素質路徑、力量素質路徑、柔韌素質路徑、協調素質路徑以及綜合組織路徑。對于不同鍛煉年齡群體,應設置強度大小不一的路徑,以滿足不同年齡層次的鍛煉要求。